
整夜做梦是为何呢?(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刘女士这段时间一直睡眠状态不好,向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反映说,这几天一直“整夜做梦”,还经常是做恶梦,第二天起来跟没有休息一样,还是很累很疲乏,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职业,因此对梦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我怎样老是整夜做梦呢?”刘女士不解的问。
专家解析:梦是哪些?
每个人夜晚都会做梦,梦对人们来说是常见、普遍的现象。心理学对梦的解释是:“梦是在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主题活动。”人在清醒时通过感官获取了客观环境中的大量材料,经过大脑的加工成为表象与经验,在睡眠状态下,这一些经验与表象中的一部分重现出来,就成了梦。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指出,梦是生命主题活动的延续,是人的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科学研究表明,做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主题活动,它与人们的生活、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梦来源于于现实生活,但梦境中的内容却常显得杂乱无章或离奇古怪:人在白天中的一些经历夜晚会以梦的形式出现,这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人的睡眠环境受到一定刺激时,会促使人做梦,如房间温度太低,会做梦梦到了身处冰天雪地而无衣蔽寒;睡姿不当也会使人做梦,如喜欢蒙头睡或被子太厚,易做怪物压身的恶梦。
做梦有哪些用处吗?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指出,做梦本身对人体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唤醒他,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与体温等均有增高的趋势,人体的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控制与调节有所减弱,如此可见,正常的梦境主题活动是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指出,调查发现,对梦的剥夺还会引起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烦躁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等。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与认识主题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做梦还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与加强,并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平稳人的精神状态。在机体24小时昼夜主题活动过程中,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与精神主题活动的动态平衡。
为哪些人们总习惯把做梦与失眠扯在一起?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指出,梦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是一种主动的生理过程,其表现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带有感性性质的记忆主题活动与超常规的联想。而梦感则是指醒来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忆,或只留有曾做过梦的印象,连梦的内容大多也很难讲清楚。
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解析,主诉失眠伴多梦或失眠无梦的人所说的梦应该指的是梦感,而梦感又与情绪因素与性情特点有关。比如,性情内向的人,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内部的感受,睡眠较表浅易醒或惊醒,常能回忆起生动的梦境;情绪抑郁、焦虑的人容易从梦中惊醒,因而自感梦多且睡而不实。研究人员还发现,梦多与睡眠的惊醒程度密切相关,自诉平日梦多的人,睡眠中比较易惊醒。在睡眠实验中,只要20分贝的音量便足以唤醒他们,他们的梦境回忆程度也高。临床上常常见到突然多梦的人,往往与受到七情所伤、情绪不畅、睡眠不安有关,因此失眠者往往伴有多梦。
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都证明:失眠,尤其是长期失眠的主诉是不可靠的。许多学者对主诉失眠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失眠与心理紊乱有关。他们对睡眠潜伏期往往估计过高,而对实际睡眠时间又往往估计过低。实验测试时,失眠病人对有关睡眠参数的叙述与客观记录不符,不是夸大就是缩小。大多数专家认为,失眠的体验与情绪、性情有关。
为哪些很多的失眠患者诉述自己“整夜做梦或梦多”呢?
有人通过调查解析,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睡眠知识及睡眠与梦感的关系所知甚少:许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变化,不知道梦在睡眠中的地位,在生理上的作用,以及梦与梦感的区别,不知道梦或梦感没有哪些副作用。旧的传统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对梦的不科学解释,使人对梦怀有恐惧感,以讹传讹,使许多人盲目陷入对梦的恐惧中。
(2)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许多人对情绪障碍欠缺认识,不知道情绪障碍是一种疾病,往往忽略了情绪障碍本身,都过分注重情绪障碍伴发的失眠、多梦、疼痛等症状。不知道怎么样调节与改善自己的情绪,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观的体验。
(3)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分关心,对梦感过分关注,导致梦感增强;同时,梦感增强的结果反过来又加重对身心健康的担心、对失眠的恐惧,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4)有些人在快波睡眠期醒来或紧接着快波睡眠期之后醒来,致使对梦境的回忆程度增高。
(5)个体功能状态差异:不同的个体对梦感不同,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功能状态不同,对梦感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有的人一段时间梦感强(梦多),另一段时间梦感弱( 梦少)。
专家提示,梦也有征兆人体隐患的作用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除去心理因素的原因,某些反复呈现的恶梦确实具有征兆疾病的作用。德国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独自一人频繁做恶梦,可能预示着身心健康情况出现问题。做梦梦到喉咙被人掐住可能是扁桃体发炎;做梦梦到了从高处坠落可能是心脏病先兆;儿童常做恶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了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则有可能是患上痴呆症等。如果你长时间做同一个梦,做梦梦到了人体的某个器官,如肝、牙齿疼痛,则有可能预示着这一些部位确实有身心健康隐患。
所以,我们要科学地看待梦,消除对梦境的恐惧。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提醒,减少多梦与噩梦是很简洁的,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少看易形成恶梦的影片或小说;睡觉前最佳不要高强度运动或过度用脑;注意睡眠的姿势,最佳采取右侧卧睡眠,枕头不要过高;预防疾病,以免病理性刺激引起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