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师张三丰论堪舆风水学
武当山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汉族,福建邵武市与平镇坎下村坑池里人,生在南宋景定甲子五年(公元1264年),娶妻黄氏生一子。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弘扬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跟古仙师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为后人寻找到了永恒的好风水学吗?
地 理 说
无怨无恶者,即可得之,此三等之大义也,而其下不足议矣,并无吉地以处不善之人也,牛眠吉壤岂易言哉!嗟乎!人虽善相夫地,天亦善相夫人也;人虽善择乎地,地亦善择夫人也。人可不勉为吉人,以得吉地也哉!吾见世之求地者甚多,因作“地理说”以醒之焉。
大公无私的,它有其运行的自然法则。道教认为,天人是一体的,它们共同受道的支配,作为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也同样受道的内在规律约束,同时体现道的存在与作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道教的信仰三丰祖师才提出:"地居三才之中,言地理而天人之理即相应焉。人欲相地,天亦相人;人欲择地,地亦择人。世间故多有谈地之理者,然亦知有得地之理乎?谈地之理人主之,得地之理天主之,而地复为隐之而显之。"三丰祖师认为,地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一个环节,地理与天理、人理是相互联系的。在三才之中,天是最高的,这就要求"人法地,地法天",只有效法天道,遵循天理,才能深得做人之理与择地之理。世人想考察寻求福地,上天亦考察世人的善恶;世人想选择有利的环境,而大地环境也要选择有德之人享用它。社会上有很多谈论地理风水学的人,但他们中有深得地理之人吗?谈论地理可以夸夸其谈,全凭己意,而要懂得、精通地理,却要靠天机缘份与悟性,由天道支配,况且大地还要将其玄机藏之又藏,隐而不显。以天理来把握风水学术的传授与服务对象,不逆天行事,告之非人,如《天玉经内传下》末尾说,"若还求地不种德,稳口深藏舌",说的就是风水学师不仅要精通地理,还要明白天理,遇到无德之人,即使见到好地也不要说出来,不为利益所动。《天玉经外编》亦云:"此是九天真口诀,毋得轻传薄行人。"说的是风水学术的传授一定要慎重,非其人不传。
"无福之人难享福地",正是这种风水学思想的体现。中等宝地,也是自成格局,别有天地,这种地只有忠厚老实、小有功德的人方可得到。最次一等的地到处可见,也最需要巧加选择安排,但在选择之时,仍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必须"以山川合罗盘","不可以罗盘合山川",因地制适合,顺应自然,而不是用罗盘参合己意随意毁坏山川植被,这样才能"地人相得",人与自然与谐相处,平安无事。这种地需要忠厚老实、无有过失的人方可得到。其余的地都不值得一论。总之,地的凶吉与人的善恶成正比,传说中的上上等的"牛眠吉壤"是不易寻求的,更不可能落到恶人手里。世人向为了经济利益而从事风水学主题活动的人寻求咨询,无异于"向凡夫求仙",缘木求鱼。
劝 世 修 理 坟 墓 文
两石相抄处,且曰:‘吾与人卜地,只令无风、水、泥、沙、蝼蚁足矣,切勿妄听盲师,复行迁改。”祖师所说的“两石相抄处”,正是阴阳二气交感的地理条件,而中间所隆起的乳形土包,正是阴阳二气交感的产物与标志,犹如道教中丹家所指的黄庭,而隆起的乳包则正是阴阳二气交媾所产生的生气旺盛使然,这与郭璞《葬书》中所说的“葬者,乘生气也”是吻合的。根据这一节的记载,田翁之子后来误听流俗风水学先生之言,改葬其父,开墓而视时,“田公遗骨如黄金然”,正说明此处生气之旺,使尸骨色如黄金。田翁之子十分后悔,但为时已晚,已破坏了这种天造地设的地理环境。从三丰祖师告诉田翁之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丰祖师为人卜地葬亲,也只是让尸骨免受风水学泥沙与蝼蚁的侵害而已,以此使为人子者进奉孝心,并非蛊惑世人葬此地后怎么样飞黄腾达.
原始巫术与民间信仰为基础、道家阴阳哲学为内核而形成的道教,对于中国诸方术采取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因此,道教中人不乏对风水学研究有素者,《道藏》中也收录了不少风水学书籍。本文试将张三丰祖师的风水学理论与杨公风水学作一比较,以凸显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杨公风水学的深刻内涵。
比较的可行性
地理即是天理
大公无私的,它有其运行的自然法则。道教认为,天人是一体的,它们共同受道的支配,作为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也同样受道的内在规律约束,同时体现道的存在与作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道教的信仰,三丰祖师才提出:“地居三才之中,言地理而天人之理即相应焉。人欲相地,天亦相人;人欲择地,地亦择人。世间故多有谈地之理者,然亦知有得地之理乎?谈地之理人主之,得地之理天主之,而地复为隐之而显之。” 三丰祖师认为,地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一个环节,地理与天理、人理是相互联系的。在三才之中,天是最高的,这就要求“人法地,地法天”,只有效法天道,遵循天理,才能深得做人之理与择地之理。世人想考察寻求福地,上天亦考察世人的善恶;世人想选择有利的环境,而大地环境也要选择有德之人享用它。社会上有很多谈论地理风水学的人,但他们中有深得地理之人吗?谈论地理可以夸夸其谈,全凭己意,而要懂得、精通地理,却要靠天机缘份与悟性,由天道支配况且大地还要将其玄机藏之又藏,隐而不显。所以,有资格、有能力深得地理玄机的人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风水学先生只是欺世敛财、沽名钓誉而已。
凶吉须配善恶以及形势理气兼备
精通地理之人,非一般流俗可比。仙师为人相地,全看独自一人的品行善恶,善人赐予风水学宝地,恶人则予以凶险之地,并且不因择地的好坏而受到影响,为人选了好地,并不接受别人的报答,为人选了凶地,也并不受到埋怨与诅咒,因为仙师乃是秉持天理行事。不同的地理环境是怎么样分配给不同善恶的人呢?对此,三丰祖师也有明确的说明:“今夫地有三等,而得地者亦分三层。上等之地,上应星象,下呈舆图,天地生成,卦行安定,全是天工,而人力不与焉,此等惟圣贤豪杰大有德行阴功之士,乃能得之;中等之地,亦系生成景象,然有变化于其间,八卦相荡,五行相推,一团真气,隐隐隆隆,此等惟老成忠厚,小有德行阴功之士,乃能得之;次等之地,一山一水,随地铺陈,十里一见,百里再见,无处非有,无处不可求,然亦要知龙之来历,山之向背,土之色调,妙于裁取,巧于安排,以山川合罗盘,不可以罗盘合山川,地人相得,始得其平,此等凡老成忠厚、无怨无恶者,即可得之。此三等之大义也,而其下不足议矣,并无吉地以处不善之人也,牛眠吉壤岂易言哉!” 可见,最佳的风水学宝地全是天地自然生成,没有一丝人为的改造,这种宝地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有大贤大德之人才能有机缘遇到,别人求也徒劳,若勉力求之,不仅无益,反生灾祸。民间所谓的“不是人找风水学,而是风水学找人”、“无福之人难享福地”,正是这种风水学思想的体现。中等宝地,也是自成格局,别有天地,这种地只有忠厚老实小有功德的人方可得到。最次一等的地到处可见,也最需要巧加选择安排,但在选择之时,仍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必须“以山川合罗盘”,“不可以罗盘合山川”,因地制适合,顺应自然,而不是用罗盘参合己意随意毁坏山川植被,这样才能“地人相得”,人与自然与谐相处,平安无事。这种地需要忠厚老实、无有过失的人方可得到。其余的地都不值得一论。总之,地的凶吉与人的善恶成正比,传说中的上上等的“牛眠吉壤”是不易寻求的,更不可能落到恶人手里。
精通地理者可讲,一般的风水学先生只是欺世骗人而已,然而正是这样一批人,古往今来,蛊惑世人,危害社会,之所以世人对他们趋之若鹜,使得害人的风水学术大行其道,是因为一般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三丰祖师在劝人行善以得吉地之外,又提醒世人:“夫司地者,仙师也,职既与仙便不与凡。人向凡夫求地,何不向凡夫求仙?”三丰祖师强调只有仙师才有资格为人择地,大概是因为只有仙师才能彻悟大道,秉持天理,不为权势财色所诱迫,这样才能审清地理,丝毫不爽;而一般的风水学先生,多是利欲熏心之徒,动机只在一己之利,昧于大道,何谈地理?所以,世人向为了经济利益而从事风水学主题活动的人寻求咨询,无异于“向凡夫求仙”,缘木求鱼。
“玄空大卦神仙说,本是此经诀”、“学取仙人经一宗,且莫乱谈空”等等。
“一团真气,隐隐隆隆”、“要知龙之来历,山之向背,土之色调”等俱是形法,而其所言五行、八卦以及罗盘之运用,则为理气。杨公风水学更是如此,详参《青囊经》、《青囊奥语》与《天玉经》等經典,便会明白个中三昧因此,说赣州风水学为形势派,并不确切。
风水学亦同丹道阴阳
天人合发同功的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世称三丰丹法。由于三丰祖师在内丹学理论与实修方面的高深造诣与邈不可测的境界使他将地理风水学的领悟与丹道之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仙家地理风水学理论。
两石相抄处,且曰:‘吾与人卜地,只令无风、水、泥、沙、蝼蚁足矣,切勿妄听盲师,复行迁改。” 三丰祖师所说的“两石相抄处”,正是阴阳二气交感的地理条件,而中间所隆起的乳形土包,正是阴阳二气交感的产物与标志,犹如道教中丹家所指的黄庭,而隆起的乳包则正是阴阳二气交媾所产生的生气旺盛使然,这与郭璞《葬书》中所说的“葬者,乘生气也”是吻合的。根据这一节的记载,田翁之子后来误听流俗风水学先生之言,改葬其父,开墓而视时,“田公遗骨如黄金然”,正说明此处生气之旺,使尸骨色如黄金。田翁之子十分后悔,但为时已晚,已破坏了这种天造地设的地理环境。从三丰祖师告诉田翁之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丰祖师为人卜地葬亲,也只是让尸骨免受风水学泥沙与蝼蚁的侵害而已,以此使为人子者进奉孝心,并非蛊惑世人葬此地后怎么样飞黄腾达或发家致富。
侣、财、地俱备,所谓地,也就是要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来居住修行,故择地历来为道门修炼人士所重,从现存的古代道观多修建于山水形胜之处来看,正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修道之人居住之地,三丰祖师认为:“或就乡居,土适合红黄,上无古墓,中有甘泉,傍有善邻,不近于牛池粪窑,山川清淑,斯为福地。否则,恐不克谐于事。此地所以必择也。” 这里要求土壤的色调为红黄色,想必与居住经验有关,亦与炼外丹所用的必需原料朱砂、硫磺的色调相同,与内丹中的内景亦相符合。其他的像没有坟墓,要有泉水,有好的邻居,没有粪池污染等,均与生活上的方便、安全、卫生有关,以现代理论来看很好理解。满足了以上的条件,修道之人在修炼内丹之时才能事半功倍,易于成功。这正是道门中修道之士慎于择地而栖的重要原因。
关元上之大中极也。此等天机,何人知道?” 这里,三丰祖师举圆阳子的住宅为例,讲两山之间的阴阳二气交媾,犹如内丹中的阴阳会合,“不吞不吐,若开若阖”,正是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含情相顾、与住宅相互呼应、互盼有情的一种描绘。黄庭与关元,乃内丹法中人身上的两大窍穴,内丹修炼至久,阴阳二气在其间交媾出现胎息而结丹。在这里,圆阳子的住宅恰如内丹中所结之丹,位于阴阳二气交感之处,自然是“平安之宅”了。
刚柔、山水的颠倒交媾感应,则实与郭杨一脉风水学正术相同!三丰丹法则又与此易理相契。考杨公风水学,处处注重阴阳交媾,不离阴阳既是《周易》的精髓,也是风水学的精髓,故风水学先生也称阴阳先生,《诗经?公刘》说“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也说明早期相宅术关注阴阳。如《青囊经》云:“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乖,祸咎踵门。”说的是阴阳配合感应的重要性;《青囊序》“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更是将杨公风水学总结为雌雄二字,雌雄即是阴阳,称雌雄而不称阴阳,是强调雌雄匹配交媾的普遍必然性,其又云“一辈子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旺衰生与死”,将道家理论运用于风水学,与三丰丹法玄关理论惊人的一致;《天玉经》“共路两神为夫妇,认取真神路”、“阴阳配合亦同论,富贵此中寻”,夫妇更是象征阴阳交媾配合,这种在丹经之中比比皆是;《青囊奥语》“雌与雄,交会合玄空;雄与雌,玄空卦内寻”,这两句与丹道阴阳交媾现出玄关一窍同一旨趣,揭示了杨公风水学的实质,对此,李定信老先生解释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这是万物生长的原理,地理术对龙砂水也是同样的看法,所以杨筠松地理术首先就是分辨阴阳。阴就是雌,阳就是。所谓‘玄空’,这里是指生气,就是指阴阳气。……地理术的雌雄交会,阴阳交配,龙水结合,就是玄空变化过程,就是因。地理术的吉与凶,就是玄空,即龙水交会的结果。” 所言极是。
“翻天倒地对不同,其中秘密在玄空”;《天玉经》云:“翻天倒地更玄玄,大卦不易传。”这里的颠颠倒、翻天倒地等全是颠倒阴阳、五行的意思,这识杨公风水学区别于一切风水学伪术的关键,不懂阴阳、不懂颠倒,便不懂地理。而三丰丹法之用,玄机更在颠倒,其《无根树》之五云:“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子子孙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可见,杨公风水学原理与张三丰丹法暗合,张三丰以地理合参丹道,颇有见地。
术、法、诀几个层次,而杨公风水学术也正如《葬书》中所说,“择其所向,避其所害,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玄通阴阳,巧夺造化”,不甘为自然现实所困,二者积极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再者杨公风水学也与丹道一样有理、术、法、诀几个层次,理可自悟,诀需师传,法与术更要师徒授受,这一些都与丹道相同,都一样是“得诀归来好读书”,无诀读书也枉然。内丹学是道教对中华养生文化的一大贡献,它与生物、心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自有其深刻的科学性,此一点已为不少学者所认可。三丰祖师依据丹道学原理悟出仙家地理风水学,在住宅选址中不注重繁琐的龙、水、砂、穴,不注重山、向、日辰,不注重鬼神邪妄,简易自然,完全符合大道至简之理,追求居住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与谐之美,自有其特殊价值。而杨公风水学暗合丹道,其理相通,其科学性自不待言比起当今许多“风水学大师”的“江湖风水学”不知要高明了多少倍。
杨公风水学与丹道之间的关系是个大问题,颇值得继续深入探讨,对于杨公风水学科学性与操作性的认证将有很大实际意义,故赘言如上。
结论
通过简洁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杨公风水学理论深邃无涯,它与张三丰的仙家风水学多可相通,尤其同内丹学的暗合,说明了杨公风水学与丹道一样具有可操作性与科学性,二者同为我们祖先与天地争衡的产物,凸显出浓郁的积极实际意义,只不过内丹以人体为实验场,风水学以天地为实验场,人体亦是一小天地,故二者可通。